高温烹调还是低温烹调?美味与健康如何兼得?

新闻热点 2025-09-14 21:57:02 2

  中餐烹调方式多样,高温无论是烹调煎炒烹炸还是蒸煮炖焖,目的还低莫可名状网都是让食物熟透且美味。不同温度的温烹味健烹饪方式对食物的风味、营养及健康的调美影响差异显著。面对高温烹调和低温烹调的康何选择时,我们该如何平衡风味与营养?高温

  高温烹调与低温烹调如何界定?

  注册营养师、健康博主曹展介绍,烹调所谓的还低高温烹调和低温烹调,并没有具体数字的温烹味健定义,实际烹调中也很难控制温度稳定在某一数值,调美只是康何个大致的区分。

  比如,高温莫可名状网高温烹调通常以油、烹调空气或者金属、还低石头等为热传导介质,包括用明火直接加热,常见的烹调方式有炒、煎、炸、烤。其中,炒、煎、炸的温度可达180~250℃;烘烤时烤箱温度一般设置在180~250℃;明火烧烤的表面温度可达300℃以上,炭火烤架附近温度甚至超过500℃。

  低温烹调多以水、蒸汽为热传导介质,通常温度在100℃以下,不超过120℃。蒸、煮、焖、炖、慢煮等,都属于低温烹调。

  风味PK:高温更香

  高温烹调能产生丰富的香味和诱人的色泽,比如炒菜的香气、炸鸡的酥脆口感、烤面包的焦香等。这主要是因为在高温下发生了美拉德反应、焦糖化反应等过程。此外,煎炒炸都要用油,丰富的脂肪也会带来浓郁的香气。

  低温烹调能使食物保持鲜嫩细腻的口感和原汁原味的味道,但缺乏高温带来的美拉德反应等化学变化,食物的香气和风味相对单一。

  营养保留:低温更胜一筹

  高温烹调虽然可以使食物在短时间内熟透,但也会导致部分营养成分的损失:

  1.过度加热使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,形成复杂化合物,降低营养价值。

  2.高温对维生素的破坏严重,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热敏营养素易分解。如一般炒菜时维生素C损失超50%,油炸会使维生素B2和叶酸损失50%以上,使维生素B1几乎全军覆没。

  3.高温烹调通常离不开油脂。油脂带来更多能量,且长时间煎炸时,脂肪会发生氧化、聚合等反应,产生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,对健康不利。

  低温烹调的热传递更温和,食材内部温度上升缓慢,营养保留更好。

  1.不会使蛋白质过度变性,保留其营养价值。

  2.最大程度保留热敏性营养素。如水油焖菜时蔬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率可以控制在10%~20%左右。

  3.低温烹调无需额外油脂,减少热量摄入。脂溶性维生素在低温烹调中也能较好地保留。

  高温烹调的潜在风险

  丙烯酰胺:温度超过120℃时,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开始生成丙烯酰胺,180℃左右是丙烯酰胺产生的高峰。

  杂环胺:肉类富含蛋白质,在150℃以上时,蛋白质和脂肪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,产生杂环胺。

  多环芳烃:明火烧烤超200℃时,食物会产生多环芳烃。

  这些因高温烹调而产生的成分都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。

  科学烹饪平衡美味与健康

  在厨房实践中,又想好吃,又想健康,该怎么选择?

  1.减少高温烹调频率,特别是煎炸烤等超过200℃的烹饪方式。

  2.蔬菜优先低温烹调方式,如蒸、煮、炖等。

  3.肉类适当选择高温烹调,注意控制温度和烹饪时间。

  4.富含淀粉的食材,如土豆,以蒸煮为主,尽量避免油炸以减少丙烯酰胺生成,减少额外的脂肪。

  高温烹调小技巧:

  1.食材提前上浆挂糊,形成保护层。

  2.炒制过程适当加水降温。

  3.控制油温在150℃以下(五六成热,油面略有波动)。

  4.避免油温达到200℃(油烟大起)。

  曹展介绍,生活中,对于高温烹调和低温烹调无需极端二选一,根据食材的特点,科学合理地运用低温烹调和高温烹调,能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,兼顾营养和健康。(记者朱晓倩)

[ 责编:李然 ]
本文地址:http://loudi.hyjuy.com/news/54d7099875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以总理内塔尼亚胡重申“消灭”哈马斯

广东这些地方明早需注意“停课铃”和“上班雨”

胡塞武装称用无人机袭击以色列机场等多处目标

壮观!空中梯队组成“80”字样 伟大抗战精神不朽

周末我国暴雨范围缩减 下周北方气温将大面积创下半年来新低

友情链接